无锡市“建立政府购买培训服务成果机制”日前入选中国就业促进会主办评选的2016年中国地方就业创新事件。
推动职业培训改革,政府如何和市场“形成合力”?无锡用“政府购买服务”成功破题,并走出特色之路。
针对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、职业培训与市场脱节等问题,无锡市在全国率先出台职业培训改革实施意见,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,按照《无锡市政府采购服务管理规范》,通过开发实效性培训项目,确定28个对接市场需求的培训项目,变“大水漫灌”为“精准滴灌”,并以政府采购形式确定18家中标培训机构保障项目推进。
改革的成绩已经显现:截至目前,4280人次培训已按市场化新机制全面展开。
精准式设计是基础
2016年,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了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,统一领导和推进职业培训改革工作,并制定出台了《关于加快推进职业培训改革的实施意见》,明确了推进职业培训市场化的工作要求,突出政府引领、市场导向、社会参与,着力从培训需求调查、项目开发、付费机制、载体建设、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,切实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,形成职业培训项目由市场需求确定、培训机构由市场竞争确定、培训成果由市场定价付费的运行机制,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培训资源开发、培训载体建设、过程监管、绩效评价等方面的主导作用。
精准锁定培训对象。面向有培训意愿的各类城乡劳动者开展免费就业培训,抓好培训需求的对接工作,由以往的“大水漫灌”的培训模式转变为“精准滴灌”的培训模式。充分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、基层人社服务平台,加大辖区内劳动者就业培训的宣传与动员,深化培训需求的调查工作,精准掌握劳动者的培训需求,做好组织报名与参训工作,把所有有培训意愿的人员纳入到统一的职业培训管理系统。集中精力培训真正有培训意愿的劳动者,让有限的公共服务资源用于最需要帮助的群体。
开发实效性的培训项目。培训项目和内容由培训机构的“培训能力决定”转变为由“市场需求决定”,依托职业培训与企业需求对接调查、失业人员培训需求调查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、技能人才紧缺工种目录等渠道,根据新技术、新设备、新工艺、新材料以及无锡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做好培训项目征集、筛选工作,遴选具备开发资质的单位,开发相关职业规范、培训规范、考核规范、师资配备规范和设备设施规范。按照“对接国家标准,对接市场需求,对接岗位需要”的要求推进培训项目业务标准的开发工作。针对不同培训对象、培训等级、培训难易度,从培训方法、培训技术标准等方面规范培训内容。目前,无锡市累计开发技能培训业务标准项目19个,创业培训项目9个。
链条式保障是后盾
为了实现改革目标,无锡突破现有定点机构的培训模式,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服务,选择培训能力强、质量优的机构开展培训。
建立政府购买培训服务机制。变“机构定点、定额补贴”为“竞争准入、市场定价”, 凡具有办学资质的培训机构均可参与。无锡通过引入竞争机制,提升培训发展内生动力,促进优胜劣汰,实现培训资源优化配置。按照“需求引导培训、补贴对应等级”的原则,建立与市场紧缺程度相结合,按不同职业工种、不同等级分类确定补贴标准的办法,改变以往单纯按等级确定补贴标准的做法,形成培训成果与培训成本相结合的付费机制。通过培训机构询价、培训成本核算、专家论证等方式,按不同项目类别确定购买培训服务价格,最终由市场招标定价。
2016年,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,筛选出的数控车工、焊工、育婴师等28个适合市场需求的培训项目,经专家评审小组论证通过确定为年度就业培训目录。列入就业培训目录资金预算为753万元的职业培训项目,按照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方式对外进行公开招标采购,培训人数达到4280人次。
完善培训质量控制体系。变“行政审核”为“履约管理”,对中标培训单位,人社部门与其签订就业培训项目合同,从培训目标、考核要求、资金拨付、培训承诺等方面做出规范,根据采购服务合同进行履约管理、拨付资金,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,对培训质量情况进行评估,作为资金预算和培训成效的重要依据。制定《招标职业培训项目管理办法》,加强对培训业务的过程管理,通过视频监控、学员问卷、现场督查、企业座谈会、查看培训档案等方式对职业培训开展全过程的质量监控。重点对培训人员身份、培训职业和等级、培训实施计划、教学情况、培训效果以及培训对象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监管。
同时建设和完善职业培训信息系统。依托“金保工程”研发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,实现对就业培训业务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和质量监控,推进就业培训相关业务标准化、规范化建设。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对职业培训的招生报名、办班管理、考核鉴定、资金拨付的过程管理,实现职业培训内部管理、对外服务和统计分析的功能。